当前,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要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,把市场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,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是关键因素之一。
在近期召开的202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,国内建筑业及钢结构领域的院士、专家、学者以及住建部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、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参会,共同展望绿色、低碳钢铁产品发展前景。
钢结构应用于建筑领域,具有强度高、自重轻、抗震性能好、绿色环保等独特优势。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建筑的大力支持和绿色环保理念不断深入,钢结构必将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。
我国钢结构建筑规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,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数据显示,近10年我国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10%左右,钢结构住宅仅占1%左右。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日本建筑中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已达到36%,2018年日本保有住宅5361万套,钢结构占比8.8%。记者从“我的钢铁网”了解到,在欧洲、北美洲等经济发达地区,厂房兴建全部采用钢结构。钢结构的广泛应用,拉动了建筑用钢量的不断增长。在发达国家,钢结构用钢量已占到钢产量的30%以上,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约40%以上。
近日,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的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,多位与会代表反映,钢结构住宅在施工效率、得房率、室内格局调整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而且在当前“双碳”背景下,钢结构住宅具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优势。2021年,《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》提出,“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推广钢结构住宅”。
由此可见,钢结构住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,是能够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。中钢协副会长夏农在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表示:“钢结构住宅产业链相关企业能够善于发现机遇、把握机遇,在为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加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,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和良性循环。”
山钢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需求,山钢的绿色建筑钢结构用钢能否成为决胜市场的“撒手锏”?
山钢集团在建筑结构用钢方面具有较大优势,其H型钢和厚板产品等更是走在行业前列。在型钢领域,山钢集团主持和参与制定了10多项技术标准,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品质、高档次定制化产品。山钢研究院/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赵培林介绍:“我们先后开发了耐火耐候抗震H型钢、Z向高强型钢等建筑钢结构用钢,产品成功打入鸟巢、央视大楼、北京冬奥会场馆等重点工程。”在厚板领域,建筑结构用钢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相关产品在冬奥会体育场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、国家会议中心二期、浦东国培中心、山东省科技馆、菏泽国际林展馆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。
近年来,建筑行业也在向着高端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迈进,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山钢型钢战略重点用户、某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以钢结构建筑为例,采用Q420替代Q235可实现钢材用量减少15%以上,碳减排10%以上。”该负责人希望钢铁企业加大对高强热轧H型钢的研发力度,继续向高强度、高耐蚀、高功能转型,更好适应建筑发展需要。
“随着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, 我们承接项目的钢结构跨度越来越大,对钢材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,希望企业加大对高强钢的研发,满足我们的个性化要求。”山钢宽厚板战略重点用户、某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山钢研究院/技术中心高级主任师霍喜伟介绍,他们正积极挖掘并满足建筑钢结构市场的需求,以“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”为主攻方向,围绕钢材品种、规格、功能性需求等方面,进行建筑钢结构专用钢铁材料研究开发,力争研发更高性能的钢结构用钢铁产品,为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。
目前,山钢集团在建筑钢结构用钢开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。棒材方面率先在国内研发生产600兆帕以上级别高强抗震钢筋,600兆帕级热轧抗震钢筋的使用,可节约钢材使用量20%-30%,绿色环保、经济效益显著。厚板方面,开发了针状铁素体基高均质80毫米特厚Q460GJD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板,攻克特厚规格性能均质化难题,可实现Q345GJ-Q460GJ全系列产品供货。型钢方面,开展了基于多相组织制备功能化建筑结构型钢研发,具备全系列高强韧热轧H型钢的生产能力,为下一步建筑结构用热轧型钢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。
据悉,建筑钢结构用钢是山钢集团产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,山钢集团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解旗表示:“着眼于‘十四五’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,我们将充分依托宝武管理、技术、人才等资源优势,以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全面升级为突破,固底板、锻长板、补短板,着力培育型钢、厚板、优特钢等特色优势战略产品,全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钢铁精品基地。”
随着钢结构上下游产业合作和融合不断深化,钢铁和建筑产业将实现深度对接,进一步促进钢铁—钢结构—建筑产业链的升级与变革,绿色钢结构建筑将大有可为。我们相信,通过实施科技创新、人才支撑、工艺提升等措施,山钢绿色建筑钢结构用钢一定可以成为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产品。(王天宁 李希海 方金林 王玉军 马晶晶 赵 越)